今天,为期十二天的纪录片制作结束了。第一次接触纪录片解说创作,从写文案开始,就产生了很多的疑惑,纪录片解说词与其他类型的解说词是不同的,这种类型的解说词要具备“具体,形象,准确”三个标准,因为影片中的画面形象已经可以创造出一部分如临其境的效果,解说词的语言是不能单纯的只是为了描述画面,更多的是将画面之外的内容补充进去,完善整个作品。
在开始之前,通过小组讨论,我们选题是对一段名为《鹬》的动画短片进行解说创作,从文案的编撰到配音。
对于文案的编撰,我们小组经过初次的讨论,决定先以描述画面为主。在第一次交稿时,我们的文字仅仅停留在对画面进行解释,相当于在讲这个画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解说词让观众听上去完全就是一些没有用的话,既然画面都有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再听一遍呢?行业专家老师明确地帮我们指出了这些问题:“纪录片的文字要求要简洁,要和画面互补,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要是画面背后的故事。纪录片的解说词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在收获了不一样的体会后,再次将这样的想法重新放进我要编写解说词的影片当中,瞬间就明白了自己之前陷入的误区。经过两天时间,小组的一次次讨论,我们决定对短片的文字解说词再一次进行了打磨,尝试从科普和寓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将之前那些介绍画面的内容统统移除,具体介绍了画面中所没有的内容,比方说矶鹬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等,让观众在欣赏画面时,也能了解到画面所没有提及的东西。
在为这段短片配音时,我们小组内出现了一些分歧,有的组员建议采用比较庄重严肃的风格,有的组员建议采用轻松欢快的风格,最后通过讨论,我们决定使用听起来更自然的风格,虽然有些纪录片更倾向于庄重严肃,但是结合这部片子的内容来讲,我认为听起来轻松,朴素,自然一点会更令观众觉得舒服。其次就是感情的表达,感情的表达也是纪录片配音与解说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仅仅是以普通的叙事方法来读,很容易就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感,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心中产生一个支点,去融入影片,融入画面。让解说词与画面互相配合,尽可能地给观众带来更舒服的观看体验。
这次实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收获,加深了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与理解,也刷新了我们对纪录片的传统认知,目前来讲对于纪录片创作我们可能并不是很成熟,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将每次所学到的内容都能运用到将来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文稿来源:19级传媒专业
图片来源:19级传媒专业
版权所有: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网首页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