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闻花,一季听雨;一季盛开,一季成长。6月,毕业季的钟声已悄悄敲响……2023届3044AM永利广播电视与编导毕业生即将开启新的人生与艺术的精彩篇章之时,毕业创作展览也如期而至。
时间转瞬即逝,现在还记得在2019年10月12日入校专业复审时,与大家第一次正式的畅聊专业时的画面;2020年11月6日在宏村采风时,与大家一起进行创作、一起生活时的画面;2022年6月23日《导演基础》课程结课汇看时,第一次欣赏大家独立完成的作品时的画面。每一帧里除了有回忆,更多的是你们对传媒的热爱。希望今日一别,你们能继续保持这份热爱,不要停止读书、学习,继续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影像理解世界。
-----伍蕊(教学副经理)
作品展示
1、《第三十天》
年级班级;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
主创团队简介:导演/摄影:高兴
录音:张庭瑞
灯光:王雪铮
摄影:李楷
后期:张民
剧情简介
《第三十天》是在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基础上为依托、在其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中精神神世界的混乱以及衍生物的出现从而体现出隐喻意义的文艺短片。本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收到一封信之后动身前往一座“没有太阳”的城市去寻找这个世界上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的秘密,并在不断寻找之后最终决定在虚幻广阔的森林中“自杀”的故事。
主创团队拍摄感想
艺术创作是一个令人享受神往的过程,忘我地融入与精神世界的交织碰撞使我和我的团队忘我享受,我与我的团队热爱艺术忠于展现其自身的表现性,这是一个情绪交织的节点,是一次良性的探索。
指导老师侯玥评语
《第三十天》是一部具有艺术美感和独特的思想角度的微电影作品,通过反线性叙事手法和出色的影像呈现方式,呈现了较强的画面感和浓烈的情绪,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团队在文艺电影风格方面的把控能力较强,画面精美细腻,充分表现出导演对于当下生活的关注。长镜头的巧妙调度和旁白的配合展现了团队匠心独运的声画结合方式,营造出高级的审美氛围。
2、《那年,某事,些许人》
年级班级: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
主创团队简介:
导演:罗惜缘
编剧:王晗熙
摄像:李昱璋
后期:张思博
场务:张思博
声音:李昱璋
灯光:罗惜缘、王晗熙
剧情简介
需要完成剧本创作的小罗同学找到自己的父亲,想通过父亲初来新疆时的经历获得创作灵感。通过父亲对小罗的讲述,小罗也仿佛回到了当初那个艰苦的年代……
主创团队拍摄感想
本片想要表达的是对于新疆以往故事的回忆,从而能够能大众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新疆,也能够让新疆的孩子们产生共情,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新疆的故事去联想自身,去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下是多少人的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去了解认识过去的历史,历史是沉重的,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他们所做的一切。
指导老师侯玥评语
《那年,某事,些许人》这部年代微电影通过父亲建设新疆的故事,以细致而真实的刻画方式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带领观众看到了新疆发生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以及个人成长的喜人成果。总体而言,该电影的故事整体较为完整,构思周密、情感度过关、结构合理,在摄像和后期处理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同时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些角色过于单维化和平面化,缺乏鲜明的层次感;画面的整体平衡和深度处理需要完善,有时候画面稍显单调或不够饱满;剧情展示上,对于一些铺垫和现实线与过去线衔接转场的部分,片段处理的同时考虑要与其他元素相匹配,从而更好的达到整体的连贯性。综上所述,该生作为导演的毕业作品比较工整。建议在后续的创作过程中,注重场景设计和人物角色塑造方面的突破,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3、《时予知归》
年级班级: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
主创团队简介:
导演:杨玎尧
编剧:孙欣
摄影:马清
剪辑:孙嘉莉
录音:兰金虎
剧情简介
女儿做为新时代女性以工作为重,不理解母亲对于戏曲的热爱,在母亲一意孤行前往隔壁村看戏曲演出迷路后,女儿了解了母亲曾经的故事,逐渐与母亲和解。
主创团队拍摄感想
戏曲习俗包含了古人相处、交流、彼此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指令,也包含着人生最基础的行为方式。戏曲的存在,对于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功能作用、目的等问题具有很大的价值。选择拍摄这一主题也正是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拍摄过程中不仅亲眼见识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也对秦腔这一文化有了更深了解,虽然拍摄过程有些许的坎坷,但好在有团队的互相协作,最终还是顺利完成这一作品。
指导老师魏静茹评语
选题致力于传统文化与戏曲传承,选择在传统戏曲精神与现代思想碰撞中反映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现状,关注非遗文化的坚守与选择,通过对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延展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选题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现实意义。
4、《最后的记忆》
年级班级: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
主创团队简介:
导演/编剧:武一凡
摄影:何晶晶
剪辑:邓劲欣
录音/道具:何正兰
剧情简介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中年丧子,老年丧妻的张国忠在命运的谴使下,用老伴善意的谎言苟活着,只为脑子里仅存的记忆和亲人不复回归的幻影,即使在生命尽头,他依然相信那个救赎一样的善意谎言。
主创团队拍摄感想
当苦苦思索破解难题时,当踏完层层台阶到达山时,成功后的心情是何等喜悦。随着《最后的记忆》最后的成片,这个作品凝结了很多人的汗水,虽然我们小组只有四位女生,但是我们合理分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我们一起用心创作这部片子,组内成员缺一不可。同时这也是员工时代最后的一次创作学习,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艺术,每一部影片的完成背后都是很多人辛苦的努力和付出,好的微电影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折射社会问题,诉求百姓心声,尽管这部电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但在独立完成此次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让我能更深入地反思暴露出的问题,我们的作品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显得有些仓促,但总体表现我依然觉得得到了我所预期的那样,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依然会像这次一样尽我所能,投入其中,尽可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指导老师陈宣伊评语
作为一部亲情题材的微电影,不仅能让大家关注到亲情在微电影中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微电影中表现画面所带给观众的心灵震撼。本片意在表达亲情永不消失。因为亲情题材的微电影更贴近生活、感情浓烈,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共鸣,并且这类题材一直符合市场稳定的审美偏好,所以影片的色调也是大部分悲伤亲情片所用的冷色调,并在影片结尾处使用霓虹灯的闪烁来反衬主人公的凄惨,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在四名同学努力合作下,给大家带来了一部感人且发人深思的作品。
版权所有:3044AM永利(中国)集团-官网首页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